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BSA-Seq技术鉴定大豆耐荫性状相关候选基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曾维英 1 ; 苏燕竹 2 ; 赖振光 1 ; 杨守臻 1 ; 陈怀珠 1 ; 谭玉荣 1 ; 孙祖东 1 ; 盖钧镒 2 ;

作者机构: 1.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玉米大豆间套作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2.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豆;耐荫;BSA-Seq;候选基因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006-10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间套种是我国南方大豆种植的重要模式,而高秆作物的遮荫胁迫导致大豆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是制约大豆间套种发挥潜力的限制因素,因此对大豆耐荫性的解析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强耐荫材料矮脚早和极不耐荫材料齐佩华为亲本构建RILs群体,根据耐荫指数表型鉴定RIL群体的耐荫性,从RIL群体中挑选出强耐荫和极不耐荫家系各30个,分别构建成两个极端性状DNA子代混合池,对子代混合池和亲本池分别开展平均60×和30×覆盖深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通过计算两个子代池的SNP-index,比较SNP-index在耐荫池与不耐荫池染色体各区段的差异,定位耐荫性状的关联区域;根据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明4个样本共得到11 963 07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发现控制耐荫相关性状的基因主要集中在1号染色体51 942~505 708 bp区段、4号染色体50 972768~51 854 631 bp区段、9号染色体48 778 767~50 178 743 bp区段和18号染色体40 858 027~43 909 456 bp区段内,共包含408个基因,通过基因注释和功能分析发现ACC氧化酶5、生长素诱导蛋白5NG4、光敏色素相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转录因子MYBJ6和MYB128等5个基因可能在大豆耐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确定为大豆耐荫性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将为解析大豆耐荫的分子机理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为大豆耐荫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大豆耐荫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中国南方大豆资源耐荫性变异. 张志鹏,蔡昭艳,曾维英,赖振光,陈怀珠,杨守臻,唐向民,苏燕竹,盖钧镒. 2017

[2]水稻糯性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农保选,夏秀忠,张宗琼,曾宇,刘开强,邓国富,李丹婷. 2016

[3]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相关基因定位及QTL位点分析. 田振东,柳俊,谢从华. 2011

[4]水稻籽粒镉积累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潘晨阳,叶涵斐,周维永,王盛,李梦佳,路梅,李三峰,朱旭东,王跃星,饶玉春,戴高兴. 2021

[5]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稻瘟病抗性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陈灿,农保选,夏秀忠,张宗琼,曾宇,冯锐,郭辉,邓国富,李丹婷,杨行海. 2021

[6]高产春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号的选育与评价. 杨守臻,李初英,孙祖东,赵艳红. 2007

[7]大豆对豆卷叶螟的抗性鉴定. 杨守臻,陈怀珠,李初英,龙丽萍. 2005

[8]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3的选育. 陈怀珠,孙祖东,李初英,赵艳红. 2011

[9]不同浸水时间对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陈渊,梁江,曾维英,汤复跃,韦清源. 2013

[10]秸秆覆盖与氮肥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何雪丹,蒋明健,钟坤,莫皓蓝,陈伟,李家文,孙玉勇. 2017

[11]甘蔗间种大豆最佳模式探讨. 梁景文,陆文娟,罗积维,侯青光. 2013

[12]大豆子叶节高效再生系统的研究. 覃金花,唐兴富,孙祖东. 2012

[13]大豆抗花叶病毒材料初步筛选及评价. 梁江,钟开珍,韦清源,汤复跃,曾维英,陈渊. 2012

[14]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韦剑锋,蔡昭艳,韦方志,李纪潮. 2016

[15]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 陈怀珠,杨守臻,黎炎. 2001

[16]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孙祖东,杨守臻,李初英. 2003

[17]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何晓灵,郑瑞琼,刘永贤. 2010

[18]国审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桂夏豆2号的选育. 孙祖东,杨守臻,年海,杨存义,李初英,赵艳红,廖红,严小龙. 2008

[19]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陈渊,韦清源,曾维英,陈文杰,钟开珍,梁江. 2011

[20]大豆抗豆卷叶螟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关联分析. 孙祖东,赖振光,蔡昭艳,陈怀珠,杨守臻,唐向民.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