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带叶兜兰(模糊匹配)
4条记录
带叶兜兰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与多胺含量的变化动态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些年兜兰产业发展迅速,但花期调控难成为限制兜兰产业发展的瓶颈。以带叶兜兰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研究带叶兜兰开花期间叶片中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内源激素及多胺对其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平的ZT、IAA、GA3、多胺含量和GA3/IAA比值有利于带叶兜兰花芽分化;带叶兜兰花朵形态建成需要更高水平的ZT、IAA、GA3、多胺含量和Spd/Put、Spm/Put比值;带叶兜兰叶片GA3具有调控IAA水平和Put水平的作用,多胺和激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带叶兜兰 叶片 内源激素 多胺 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带叶兜兰菌根真菌的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和筛选带叶兜兰根段的菌根真菌,为其种群恢复和其他种类野生兜兰的保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广西带叶兜兰根段的菌丝团结构,并进行组织分离获取真菌菌株,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取的真菌菌株进行鉴定,筛选部分真菌用于开展共生促生作用试验。【结果】用于分离菌根真菌的带叶兜兰根段多数有菌根真菌定殖,共分离到134株真菌,经ITS鉴定84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炭球菌属和胶膜菌属等8属,其中镰刀菌属为优势菌群。筛选出10株菌株进行共生促生试验,其中,胶膜菌属菌株A-6对带叶兜兰组培苗具有极显著的促生效果(P <0.01),镰刀菌属菌株A-8的促生效果次之,胶膜菌属菌株B-2和炭团菌属菌株C-3的促生作用也较大,其余菌株对带叶兜兰组培苗均无显著促生效果(P> 0.05)。【结论】带叶兜兰根段多数定植有菌根真菌,其中的镰刀菌属、炭团菌属和胶膜菌属为优势菌属,胶膜菌属菌株A-6对带叶兜兰组培苗的促生效果最佳,镰刀菌属菌株A-8次之,胶膜菌属菌株B-2和炭团菌属菌株C-3的促生效果也较明显,这些菌株可储备为保育和人工栽培带叶兜兰的菌种资源。

关键词: 带叶兜兰 菌根真菌 鉴定 rDNA ITS序列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TS序列的带叶兜兰根内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采用克隆文库技术对带叶兜兰根内真菌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分析,共得到有效序列952589条,共产生1028个OTUs,共涉及6个门、21个纲、46个目、96个科、143个属、217个种及大量未分类种类.其中HJD样点根内真菌种类和数目最多,YM和LY样点根内真菌种类和数目次之,且这两个样点之间无显著区分.

关键词: 带叶兜兰 根内真菌 rDNAITS 群落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带叶兜兰菌根真菌分离和初步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带叶兜兰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为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对采自广西乐业县的野生带叶兜兰进行了菌根真菌分离,通过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菌根真菌,以确定75%乙醇和10%NaClO的最适表面消毒时间,并应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属的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带叶兜兰菌根真菌最适表面消毒时间是75%乙醇8 min,10%NaClO 8 min。从带叶兜兰菌根中分离到的63株真菌,除8株菌株分类地位不能确定外,其余菌株归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轮层菌属(Daldinia,)、碳团菌属(Hypoxylon)、毛壳菌属(Chaetomiaceae)、胶膜菌属(Tulasnella)5属,其中镰刀菌属和轮层菌属为优势菌属。

关键词: 带叶兜兰 菌根真菌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