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蔗渣(模糊匹配)
5条记录
CLC-St-PAM絮凝剂净化蔗渣制浆黑液回收木质素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通过制备耐酸型絮凝剂,以酸析絮凝法处理蔗渣制浆黑液高效回收木质素。首先以木薯淀粉、5-羟甲基糠醛以及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主要原料制备交联阳离子淀粉(cross-linked cationic starch,CLC-St),然后以CLC-St为骨架与丙烯酰胺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交联阳离子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cross-linked cationic starch grafted polyacrylamide,CLC-St-PAM)絮凝剂,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CLC-St-PAM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结果显示,交联阳离子淀粉分子与丙烯酰胺成功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接枝产物呈现为无定形的聚集态。以CLC-St-PAM为絮凝剂处理p H值为2~7间的蔗渣碱法制浆黑液,系统考察了p H值、CLC-St-PAM用量等因素对木质素的回收率、滤液中酸溶木质素含量和化学耗氧量(COD)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析-絮凝处理可以有效的去除制浆黑液中的酸不溶木质素、酸溶木质素以及COD,在p H值为2时投入0.015 g/L的CLC-St-PAM,木质素回收率高达89.02%±0.54%,COD去除率也达69.06%±1.42%;同时,酸溶木质素质量浓度由原来的(0.561±0.021)g/100 m L下降至(0.187±0.008)g/100 m L,黑液由原来的棕黑色变为清澈的淡黄色。不同p H值回收得到的木质素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结果表明酸析-絮凝过程中首先析出来的是相对纯净的木质素分子,随着体系p H值的进一步下降,更多与半纤维素通过稳定的共价键形成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复合体也逐渐沉淀析出。

关键词: 淀粉 木质素 废弃物 聚丙烯酰胺 制浆黑液 絮凝剂 蔗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蔗渣浮渣培养料栽培平菇试验

食用菌 2014

摘要:以不同配比浮渣代替栽培料中的麸皮栽培平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浮渣能替代栽培料中的麸皮栽培平菇,以蔗渣75%,加浮渣10%,麸皮7%组成的培养基配方栽培平菇生物转化率最高为64.43%(两潮),接近于对照。

关键词: 平菇 浮渣 蔗渣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田间废弃物及制糖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甘蔗叶和甘蔗渣、糖蜜、糖泥是甘蔗收获和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废弃物和副产物。对甘蔗田间废弃物及制糖副产物的研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甘蔗田间废弃物及制糖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前景。通过阐述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甘蔗产业开展副产物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途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 田间废弃物 蔗渣 糖蜜 综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蔗渣改良甘蔗实生苗假植基质初探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现有的蔗渣资源,改良、筛选较适宜的甘蔗实生苗假植基质。【方法】采用泥∶蔗渣体积比1∶1、1∶2两个处理近11个月的自然堆沤,设常用纯泥土为对照,调查3个不同基质处理甘蔗实生苗假植成活率、分蘖率、茎径、株高,并测定根系干/鲜重、根系活力;另同样假植甘蔗实生苗于不同基质中,不除草,其他管理一致,观察杂草生长情况。【结果】3个处理的甘蔗实生苗假植成活率均达96%以上,相同杂交组合不同基质处理甘蔗实生苗移栽成活率稍低于对照,分蘖率高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加入蔗渣改良的基质有利于假植苗的分蘖;随着基质中蔗渣比例的增加,实生苗根系干重、干鲜比和根系活力逐渐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结论】泥∶蔗渣=1∶2的基质较有利于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可作为当前甘蔗实生苗假植基质。

关键词: 甘蔗 实生苗 蔗渣 基质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转化率法研究蔗渣热解过程动力学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0

摘要:运用热重分析法在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研究了蔗渣在氮气中的热解过程,用等转化率法计算出热解的活化能(Ea)从102.40 kJ/mol逐渐增大到161.24 kJ/mol。用主曲线法判断活化能不变区域的动力学模型机理函数为1/2级简单反应,机理函数F0.5(α)=1-(1-α)1/2,指前因子A=(5.991±0.947)×106s-1。

关键词: 蔗渣 热重 动力学分析 等转化率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