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岩溶区(模糊匹配)
7条记录
桂西北岩溶区大田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镉累积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桂西北岩溶地区大田Cd污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累积特征,为区域内Cd污染稻田稻米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西北19个当地主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生产性状、产量、不同部位Cd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水稻品种Cd的富集和转运特征,并对区域适种Cd低累积水稻品种进行推荐.[结果]19个水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明显,其中,深两优9569产量达627.8 kg/667 m2,显著(P<0.05,下同)高于其他品种,亚航金占的产量最低,为429.5 kg/667 m2o水稻不同部位的平均Cd含量排序为根>糙米>秸秆>谷壳,其中,特优6811、H两优991和五山丝苗的糙米Cd含量分别为0.35、0.37和0.37 mg/kg,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较Cd含量最高的恒丰优777(1.11 mg/kg)分别降低68.5%、66.7%和66.7%;糙米Cd富集系数以恒丰优777最高(0.985),特优6811、H两优991、亚航金占和五山丝苗的Cd富集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各水稻品种各部位的Cd转运系数(TF)中,以Cd由根向秸秆的转运系数(TF秸秆/根)最小,Cd由谷壳向糙米的转运系数(TF糙米/谷壳)最大(湘优1126除外),其中,特优6811、H两优991和五山丝苗3个品种的TF糙米/谷壳显著小于其他品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糙米Cd含量与根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TF糙米/谷壳及糙米Cd富集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水稻品种特优6811、H两优991和五山丝苗的糙米Cd含量、糙米Cd富集系数及TF糙米/谷壳均相对较低,具有低Cd累积潜质,可通过配合其他Cd污染稻田修复技术措施在桂西北岩溶区域作为Cd低累积品种推广种植,而恒丰优777、宜香2239、丰两优3305、湘优1126、F优498和广8优华占的糙米Cd含量较高,不建议在该区域内土壤Cd含量大于1.12 mg/kg的污染稻田中种植.

关键词: 水稻品种 镉含量 累积特征 岩溶区 桂西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配施化肥对岩溶区水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绿肥翻压对岩溶区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为岩溶区绿肥替代化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绿肥–水稻轮作田间试验连续进行了3年,供试绿肥为紫云英(桂紫7号)。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单施化肥(CK)、单种绿肥(MV)和绿肥配施化肥(MF)。利用Illumina Novaseq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0—20 cm土壤细菌群落,分析了施肥方式对岩溶区水稻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特征及共现网络模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MV和MF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降低了土壤pH、速效钾含量和C/N值。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岩溶区稻田土壤优势细菌菌群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在属水平上,地杆菌属(Geobacter)、厌氧绳菌属(Anaerolinea)、RBG-16-58-14等为岩溶区石灰性稻田土壤的优势菌属。与CK相比,MF处理显著增加了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互养棍状菌属(Syntrophorhabdus)、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脱硫酸盐菌属(Desulfatiglans)的相对丰度。共现网络分析表明,CK和MV处理的细菌共现网络结构相似,而MF处理增加了土壤细菌网络复杂性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等富营养性细菌的相对丰度。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交换性钙离子和全氮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绿肥翻压配施化肥,可提高土壤养分和富营养性细菌的相对丰度,效果优于单施化肥和单种绿肥处理,对于维持岩溶区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绿肥 岩溶区 稻田土壤 土壤养分 细菌群落结构 共现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土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岩溶区特殊的岩性地质条件,使土壤优先流现象广泛发生.以广西岩溶区内的典型农地甘蔗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染色示踪技术和图像解析方法,分别对传统耕作(CT)和粉垄耕作(SRT)方式下的田间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的发生及其空间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相同外部供水条件下,传统耕作甘蔗地优先流运动分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呈指状形式,且平均湿润锋下渗深度为43.19 cm,显著大于粉垄耕作(P<0.05),而粉垄耕作甘蔗地优先流以横向运动形式为主,表现为团块状湿润锋形式;②粉垄耕作甘蔗地土壤优先流发生时间显著滞后于传统耕作(P<0.05),是其1.67倍;③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两种耕作方式下的甘蔗地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总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粉垄耕作甘蔗地优先流比(70.72%)和长度指数(527.12%)均显著小于传统耕作甘蔗地(P<0.05),且在土壤空间中对应的染色形态变异系数(1.19)是传统耕作的1.38倍,优先流发育程度显著低于传统耕作甘蔗地.粉垄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田间土壤优先流现象,改善了田间土层中的水肥状况.

关键词: 岩溶区 粉垄耕作 传统耕作 优先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岩溶区粉垄耕作和免耕方式下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南岩溶区的典型农地甘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技术,利用形态学解析手段,并结合土壤水分分层评价方法,对粉垄耕作和免耕方式下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外部供水条件下,粉垄耕作甘蔗地水分下渗湿润锋迹线较免耕甘蔗地平缓,呈均匀整体形式下渗,平均下渗深度是免耕甘蔗地的0.95倍,其优先流染色形态相对于免耕甘蔗地的枝状分化状态,多以零散团块状分化形式为主;在相同外部条件下,免耕甘蔗地最先发生优先流现象,优先流的发生速度是粉垄耕作甘蔗地的1.45倍,平均优先流比达88.61%,大于粉垄耕作甘蔗地(82.89%),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沿土壤深度的增加,优先流在粉垄耕作甘蔗地土壤空间中的发展变化程度表现为"次活跃—活跃—次活跃—相对稳定—次活跃",而免耕甘蔗地表现为"次活跃—活跃—次活跃—相对稳定",免耕甘蔗地的优先流空间发展变化程度较高,主要发生在5—35cm土层范围内,相比粉垄耕作甘蔗地10—30cm土层深。粉垄耕作方式与免耕方式相比,降低了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的发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

关键词: 岩溶区 不同耕作方式 优先流 空间变化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大化县岩溶区生态重建研究现状与对策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大化县岩溶区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化县岩溶区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实地考察、总结以往相关研究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调查广西大化县岩溶区退化生态环境概况及其石漠化成因,分析其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现状。【结果】大化县的地形地貌以岩溶峰丛洼地、岩溶峰林山地为主;土地资源贫乏,耕地分散,土地生产力低;森林覆盖率低;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加上剧烈的人为干扰,导致了石漠化。通过封山型、封育型、补播补植型和保留促进型模式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提高了森林覆盖率;通过筛选适合大化县石灰岩山区的高产优质经济作物品种及栽培技术,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议】开展大化县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开展大化县岩溶区石灰土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建立大化县岩溶区生态适应性修复试验示范区。

关键词: 岩溶区 生态重建 石漠化 可持续发展 大化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化县岩溶区植物适应性种植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适合广西岩溶区生长的农作物新品种,以期为该区域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及新种植作物提供试验示范和技术支撑。通过选择玉米、大豆、葡萄共3种作物在广西大化县岩溶区不同地块进行适应性种植,其中玉米品种有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大豆品种有桂豆3号和桂豆5号,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葡萄品种有夏黑、巨峰、户太,每种作物的种植规格及田间管理参照当地种植习惯并遵循各品种的特性进行种植管理。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产量分别达481.66kg/667m~2、478.24kg/667m~2、443.12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31.57%、30.63%、21.04%;大豆品种桂豆3号和桂豆5号产量分别为85.82kg/667m~2、、78.76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77.87%、、63.23%,和对照相比,玉米和大豆各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夏黑、巨峰、户太葡萄产量分别达1 170.5kg/667m~2、1 380.0kg/667m~2、1 518.0kg/667m~2,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所选的玉米、大豆及葡萄品种均适宜在该区域种植。

关键词: 岩溶区 植物 适应性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肥模式对岩溶区中药材扶芳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最优混合设计(416-B)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农家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不同配比对岩溶石山区中药材扶芳藤生长及产量的效应,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产量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获得中药材扶芳藤最佳产量的营养模式。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岩溶石山区扶芳藤最佳施肥量方案为:农家肥及N、K2O、P2O5肥分别为4940.7、247.0、123.5和148.9 kg/hm2,扶芳藤最优产量为10473.27 kg/hm2,同时得到最佳经济效益每公顷达42682.80元。

关键词: 扶芳藤 优化施肥模式 养分吸收 产量 岩溶区 广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