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炭疽病(模糊匹配)
16条记录
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广西地区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红花檵木病叶的病原菌,通过活体接种法确定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β-微管蛋白(TUB2)、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几丁质合酶(CHS-1)和钙调蛋白(CAL)]分析,确定引起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从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叶组织中分离获得6株形态一致并具有致病性的真菌菌株,菌落近圆形,中部灰色至深灰色,边缘灰白色,气生菌丝体疏松、絮状,分生孢子单细胞、长椭圆形,与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形态一致。对代表性菌株H6的ITS、ACT、TUB2、GAPDH、CHS-1和CAL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与多个果生刺盘孢菌株的序列同源性达99%~100%。使用这些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菌株H6与果生刺盘孢聚于同一最小分支,因此确定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最适宜菌株H6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0℃,最适pH为8.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木糖醇和L-脯氨酸;对菌株H6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乙蒜素、多菌灵和咪鲜胺。【结论】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广西地区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明确了最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pH、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及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几种杀菌剂。

关键词: 红花檵木 果生刺盘孢 炭疽病 多基因系统发育 广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南宁避雨栽培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避雨栽培措施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然而2020年,在广西地区避雨栽培的葡萄上也发生了较严重的炭疽病,田间调查发现,炭疽病病穗率高达70%~80%,造成产量损失50%。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西南宁市的‘阳光玫瑰’葡萄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得到4株炭疽病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ACT、TUB2、GAPDH和CAL)系统发育分析,将4个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viniferum。这是在广西首次发现C.viniferum引起葡萄炭疽病

关键词: 葡萄 避雨栽培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viniferu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炭疽病胁迫下采后香蕉的膜脂代谢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细胞膜降解角度研究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采后侵染香蕉果实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香蕉炭疽病及其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蕉6号香蕉为试验材料,采用喷雾接种芭蕉炭疽菌侵染香蕉果实,以果实喷雾蒸馏水作对照,每3 d取样1次,通过测定采后贮藏过程中香蕉果实的病情指数、果实硬度及果皮电导率、细胞膜降解关键酶活性、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组分与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炭疽菌侵染对香蕉果皮膜脂代谢的影响。【结果】接种芭蕉炭疽菌可促进香蕉果实炭疽病的发生,病情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果实硬度下降、果皮电导率升高,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与对照组相比,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增加61.31%(P<0.05,下同)、果实硬度显著下降35.79%、果皮电导率显著升高27.94%。炭疽菌侵染促进香蕉果皮膜脂代谢相关酶[磷脂酶C(PLC)、磷脂酶D(PL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增强,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的果皮PLC、PLD和LOX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1.21%、63.72%和26.24%;同时炭疽菌侵染加速果皮细胞膜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PE)]降解为磷脂酸(PA)、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氧化为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贮藏至第15 d,与对照组相比,炭疽菌侵染组的果皮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降低12.97%,饱和脂肪酸总量则提高17.77%。炭疽菌侵染促进香蕉果皮氧化,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7.23%和13.58%。【结论】炭疽病菌侵染与贮藏期间香蕉果皮细胞膜脂代谢有关,炭疽菌侵染加剧细胞膜水解,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从而促使炭疽病发生。

关键词: 香蕉 炭疽病 果皮 膜脂降解酶 膜脂组分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果实MaNPC1基因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香蕉果实非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MaNPC1)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深入探究MaNPC1在香蕉果实抵御炭疽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MaNPC1基因ORF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抗原性预测,并通过双酶切法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利用热激法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 2(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Ni-NTA树脂层析柱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以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香蕉果实贮藏过程中在炭疽病侵染胁迫下MaNPC1蛋白表达水平及MaNPC1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重组质粒pGEX-6p-3-MaNPC1经双酶切后得到1650 bp的特异性条带,说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其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 2(DE3)感受态细胞后成功表达。MaNPC1蛋白分子式为C2747 H4249 N769 O793 S10 ,分子量为61.06 k D,理论等电点(pI)为8.96;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丝氨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氨基酸总数的8.7%、8.2%、7.8%和7.7%;不稳定指数为47.14,表明其为不稳定蛋白;蛋白抗原区段丰富且亲水性氨基酸数目明显高于疏水性氨基酸,有利于后续抗体的制备。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为1∶2048000。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香蕉果实贮藏过程中MaNPC1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炭疽病侵染组MaNPC1蛋白除贮藏15 d时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低外,其他贮藏时间均略高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MaNPC1基因相对表达量在香蕉果实贮藏过程中呈逐渐上升趋势;贮藏315 d,炭疽病侵染组MaNPC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炭疽病侵染能提高MaNPC1蛋白表达水平,故推测MaNPC1蛋白参与香蕉果实抵抗炭疽病侵染。

关键词: 香蕉 MaNPC1基因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炭疽病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套袋和药剂处理对桂葡6号葡萄炭疽病及品质的影响

南方园艺 2021

摘要:文章以桂葡6号葡萄为试材,设置2种不同套袋、2种不同药剂设置不同处理,调查测定不同处理后果穗后期炭疽病发生率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在果实转色初期,先喷80%乙蒜素乳油5000倍液再进行套纸袋处理,对降低炭疽病发病率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优于其它处理,可为生产上防治葡萄果穗后期炭疽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桂葡6号葡萄 炭疽病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金花茶对炭疽病的自然抗性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18年对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种质资源圃收集的15种金花茶叶片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根据发病率采用聚类分析对金花茶炭疽病自然条件下的抗性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不同种金花茶对炭疽病抗性差异较大,其发病率在4.07%~81.48%之间.根据发病率进行聚类分析,15个种的抗性水平分为5个类群:第1类群抗性最高,发病率为4.07% ~5.93%,包括毛籽金花茶(Camellia ptilosperm)、弄岗金花茶(C.grandis)和顶生金花茶(C.pingguoensis);第5类群抗性最差,发病率为75.56%~81.48%,包括罗斯曼金花茶(C.rosmannii)和大叶凹脉金花茶(C.impressinervis).根据植株形态学特征以及炭疽病的抗性水平分化分析,凹脉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可能分别存在种级水平分类地位以下的分化.

关键词: 金花茶 炭疽病 症状 抗性评价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管理措施对桂南地区淮山药炭疽病发生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栽培管理措施对桂南淮山药炭疽病发生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种薯和覆盖措施、种植密度、施氮处理对淮山药炭疽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桂南地区,采用优良种薯和黑地膜(或苔藓禾草)覆盖措施、合理密度(每667 m2种植1 100~1 150株)、适量追氮(苗期每667 m2追施氮肥10、15kg)可减轻炭疽病对淮山药生产的危害和提高产量。

关键词: 淮山药 栽培管理 炭疽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桂南地区淮山药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走访农户方式了解桂南地区淮山药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并采用喷雾方法研究了6种药剂对淮山药炭疽病的田间防效,以筛选防治淮山药炭疽病的最佳药剂。结果表明,桂南地区淮山药炭疽病发生流行除了高温高湿是主要因素外,田间农事操作中使用劣质种薯、种植年限过长、轮作作物不合理、水肥管理不当和用药不科学也是重要原因。田间药效试验中,32.5%阿米妙收杀菌剂防治淮山药炭疽病效果最好,其1 000倍液在发病前、发病初期的防效分别为95.95%、95.47%;25%施保克1 200倍液和25%溴菌·多菌灵1 000倍液对淮山药炭疽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发病前及初期用药防效在89.69%~93.46%。阿米妙收、施保克、溴菌·多菌灵3种杀菌剂可作为生产上防治淮山药炭疽病的药剂轮换使用。

关键词: 淮山药 炭疽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榆炭疽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地榆炭疽病主要为害地榆的叶片和茎秆,导致地榆品质和产量降低。对地榆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研究,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病原菌分离及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从发病的病斑上能再分离到与接种菌株形态一致的病原菌,参照《真菌鉴定手册》及《植物病原真菌学》,将引起地榆炭疽病的病原鉴定为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关键词: 地榆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猫豆炭疽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猫豆炭疽病主要危害猫豆的叶片、茎蔓和豆荚,导致猫豆品质和产量降低。本研究对猫豆炭疽病的病原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该病原菌危害猫豆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猫豆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