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简介: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其前身为组建于1957年的广西农科所粮食作物系,长期从事稻种资源、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及配套技术、成果转化等研究与推广工作,是我国最早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单位之一,曾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等高水平荣誉。“十五”、“十一五”期间获全国100强科研院所,分别排第48位、第36位,是广西唯一进入全国100强的研究所。一、机构设置设有办公室、后勤管理科、科研科和财务科等4个科室;设有野生稻种质资源、栽培稻种质资源、优质常规稻育种、杂交稻育种、超级稻育种、功能稻米育种、分子育种、水稻栽培、水稻区域试验、种质创新利用、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绿色通道等14个研究团队。 二、科技人才队伍拥有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广西首批院士后备人选、广西首批八桂学者、广西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西优秀专家等荣誉的学科带头人带领的一支活跃在水稻科研和生产一线的研究队伍。现有职工80人,其中,科技人员70人,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25人,博士15人,硕士37人。三、平台建设目前本所拥有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一期、二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繁殖更新基地、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科学观测试验站、广西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广西水稻种质资源圃、广西转基因水稻育种基地和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四、科研成果成就建所以来,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400多项;先后育成水稻品种123个,累计推广面积6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400多亿元;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09项,包括国家级奖8项,省部级奖72项,其它成果奖29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9部。在稻种资源研究和创新利用方面,保存有野生稻种质资源1.7万份,占全国的1/4,栽培稻资源1.5万份,占全国1/6,稻种资源数量居全国首位。建有国家种质南宁野生稻圃、南宁野生稻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在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研究方面,育成全国三大恢复系之一“桂99”,率先在华南稻区育成秋优1025、美优998、百优838等米质达国标三级、二级、一级优质米标准杂交稻品种11个,填补了华南稻区杂交稻优质化育种的空白,有效推动了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的进程。2005年“优质恢复系桂99的选育与应用”获得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09年“优质杂交稻秋优1025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华南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超高产育种方面,育成桂两优2号、 特优582和丰田优553通过农业部超级稻品种认定,是广西自主育成的超级稻新品种,实现了广西超级稻育种零的突破,丰田优553等丰田优品种创造了国内单一区域内水稻品种使用权转让的最高价格,2015年“早晚兼用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常规稻育种方面,在华南稻区率先提出以增加谷粒长度、提高千粒重为核心的常规水稻优质化育种技术路线,实现了优质常规稻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的育种策略。育成以“桂育7号”、“桂育9号”等为代表的一批“桂系”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有效解决了优质稻外观品质和产量同步提升的难题,实现了广西高档优质常规稻品质产量双突破,我所育成的优质稻品种年推广应用面积占到广西常规稻面积的六成以上,为广西粮食企业打造了多个广西优质大米品牌,推动了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研究学科:从事稻种资源、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及配套技术、成果转化等研究与推广工作

  • 发文量: 719
  • |
  • 被引量: 479
  • |
  • EI: 0
  • |
  • CSSCI: 2
  • |
  • CSCD: 304
  • |
  • SCI: 61
  • |
  • 北大核心: 291

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其前身为组建于1957年的广西农科所粮食作物系,长期从事稻种资源、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及配套技术、成果转化等研究与推广工作,是我国最早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单位之一,曾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等高水平荣誉。“十五”、“十一五”期间获全国100强科研院所,分别排第48位、第36位,是广西唯一进入全国100强的研究所。一、机构设置设有办公室、后勤管理科、科研科和财务科等4个科室;设有野生稻种质资源、栽培稻种质资源、优质常规稻育种、杂交稻育种、超级稻育种、功能稻米育种、分子育种、水稻栽培、水稻区域试验、种质创新利用、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绿色通道等14个研究团队。 二、科技人才队伍拥有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广西首批院士后备人选、广西首批八桂学者、广西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西优秀专家等荣誉的学科带头人带领的一支活跃在水稻科研和生产一线的研究队伍。现有职工80人,其中,科技人员70人,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25人,博士15人,硕士37人。三、平台建设目前本所拥有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一期、二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繁殖更新基地、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科学观测试验站、广西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广西水稻种质资源圃、广西转基因水稻育种基地和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四、科研成果成就建所以来,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400多项;先后育成水稻品种123个,累计推广面积6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400多亿元;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09项,包括国家级奖8项,省部级奖72项,其它成果奖29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9部。在稻种资源研究和创新利用方面,保存有野生稻种质资源1.7万份,占全国的1/4,栽培稻资源1.5万份,占全国1/6,稻种资源数量居全国首位。建有国家种质南宁野生稻圃、南宁野生稻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在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研究方面,育成全国三大恢复系之一“桂99”,率先在华南稻区育成秋优1025、美优998、百优838等米质达国标三级、二级、一级优质米标准杂交稻品种11个,填补了华南稻区杂交稻优质化育种的空白,有效推动了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的进程。2005年“优质恢复系桂99的选育与应用”获得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09年“优质杂交稻秋优1025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华南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超高产育种方面,育成桂两优2号、 特优582和丰田优553通过农业部超级稻品种认定,是广西自主育成的超级稻新品种,实现了广西超级稻育种零的突破,丰田优553等丰田优品种创造了国内单一区域内水稻品种使用权转让的最高价格,2015年“早晚兼用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常规稻育种方面,在华南稻区率先提出以增加谷粒长度、提高千粒重为核心的常规水稻优质化育种技术路线,实现了优质常规稻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的育种策略。育成以“桂育7号”、“桂育9号”等为代表的一批“桂系”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有效解决了优质稻外观品质和产量同步提升的难题,实现了广西高档优质常规稻品质产量双突破,我所育成的优质稻品种年推广应用面积占到广西常规稻面积的六成以上,为广西粮食企业打造了多个广西优质大米品牌,推动了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人才队伍

现有职工80人,其中,科技人员70人,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25人,博士15人,硕士37人。

组织机构

设有办公室、后勤管理科、科研科和财务科等4个科室;设有野生稻种质资源、栽培稻种质资源、优质常规稻育种、杂交稻育种、超级稻育种、功能稻米育种、分子育种、水稻栽培、水稻区域试验、种质创新利用、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绿色通道等14个研究团队。

上级单位

广西农业科学院

研究领域

从事稻种资源、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及配套技术、成果转化等研究与推广工作

获得成就

广西农业科学院

联系方式

电话:0771-3244674   邮箱 :network@gxaas.net
  邮编:530007   传值:(0771)3246373
  地址:广西南宁大学西路44号

网址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获奖成果()

  • 专利()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