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蔗二点螟室内人工继代饲养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魏吉利 1 ; 潘雪红 1 ; 商显坤 1 ; 黄诚华 1 ; 李傲梅 1 ; 马永林 2 ;

作者机构: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蔗;二点螟;继代饲养;生命表参数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1455-14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室内饲养方法,旨在为防治药剂筛选和农药毒理学实验,以及开展对甘蔗二点螟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深入研究提供发育良好的试虫。用玉米棒在室内继代饲养甘蔗二点螟,在第1、4、7、10代观察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评价其饲养效果,并在第5代与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饲养进行对比,观察各生长发育指标及生命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玉米棒饲养二点螟在第1、4、7、10代的孵化率和羽化率均在80%以上,幼虫存活率各代均在40%~60%之间,单雌产卵量在25~50粒之间;玉米棒饲养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均高于用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饲养;玉米棒饲养的种群净增殖力R0(26.17)、内禀增长率rm(0.08)及周限增长率λ(1.09)均高于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且世代发育历期T(38.8)短,增加了世代数。因此,用玉米棒饲养二点螟,其多项发育指标优于甘蔗饲养,且饲养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在室内大量且继代饲养。

  • 相关文献

[1]广西甘蔗主产区二点螟对防治农药的敏感性测定. 商显坤,潘雪红,魏吉利,黄卫. 2014

[2]劳氏黏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黄芊,蒋显斌,凌炎,蒋婷,陈玉冲,龙迪,符诚强,吴碧球,黄所生,李成,黄凤宽,龙丽萍. 2018

[3]广西甘蔗根际高效联合固氮茵的筛选及鉴定. 林丽,史国英,汪茜,王钱崧,李杨瑞. 2012

[4]不同甘蔗品种在无氮肥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特性. 李杨瑞,梁朝旭. 2005

[5]146个甘蔗杂交组合主要数量性状的模糊综合评判. 经艳,杨荣仲,周会. 2018

[6]田间生长条件甘蔗光合特性的研究. 陈超君,李杨瑞. 2001

[7]干旱胁迫对苗期甘蔗叶片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邢永秀,杨丽涛,李杨瑞,杨荣仲,莫磊兴. 2010

[8]桂糖94/116、粤糖93/159在桂中筛选试验中的表现. 黄日保. 2007

[9]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田间试验初报. 黄报应,李松,刘红坚,刘俊仙,刘丽敏,淡明,卢曼曼,杨柳. 2014

[10]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唑草酮在甘蔗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量. 莫仁甫,王天顺,周其峰. 2011

[11]丛枝菌根(AM)真菌对甘蔗根系侵染研究. 李松,张金莲,覃晓娟,刘红坚,谭裕模,袁照年,李杨瑞. 2011

[12]一起除草剂甘蔗药害事故的分析. 覃建林,李华英,王仁键,蒋廷福,陈夏娇. 2012

[13]国家第五轮集成示范甘蔗新品种在百色蔗区新植表现. 贺贵柏,韦保特,吴兰芳,蒲美玲,黄文武. 2019

[14]化学调控在甘蔗生产上的研究应用. 周慧文,陈荣发,范业赓,丘立杭,黄杏,李杨瑞,卢星高,吴建明. 2019

[15]广西红壤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种类的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廖楠,张金莲,李冬萍,李松,袁照年,陈廷速. 2018

[16]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进展. 杨丽涛,谢晓娜,刘光玲,孙富,杨建波,李杨瑞. 2011

[17]广西利用甘蔗木薯发展生物能源初探. 邱泗杰. 2008

[18]甘蔗ATP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性分析. 蒋胜理,黄诚梅,邓智年,吴凯朝,徐林,罗海斌,陆珍,魏源文. 2017

[19]甘蔗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区惠萍,梁永检,刘昔辉,杨丽涛,汪淼,黄东亮,李杨瑞. 2014

[20]宿根矮化病菌侵染后甘蔗防御酶活性变化. 张小秋,梁永检,杨丽涛,李杨瑞.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