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作物(模糊匹配)
14条记录
基于叶片匹配的作物植株图像分离与计数方法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了从连续采集的田间图像中提取作物植株的算法,为图像采集植株微观生长信息提供算法支撑.首先,从图像中分割出叶片,根据叶片距离分离出单个植株;将连续相邻的两幅图像进行拼接获得拼接变换,并将两幅图像中各植株图像与空图像按照获得的拼接变换计算出植株拼接变换图;其次,求出各株拼接变换图的叶片图像质心,采用距离门限的方法判断两植株图像是否为同株作物;在此基础上,采用传递闭包获得各株作物在不同图像中的集合,并用距离中心最小的方法从各株集合中选择出最佳图像,用5种作物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株数检测准确率达到了100%,提出的方法也成功地将各植株图像精确地提取出来,同时算法显示出高效的计算效率.

关键词: 作物 机器视觉 图像采集 叶片匹配 图像拼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作物园区及生境类型红火蚁发生危害调查

植物检疫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红火蚁在不同作物园区类型中危害情况,为监测、防治红火蚁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方目测巡视法对不同作物园区及3种不同生境(种植区、道路、周边区域)红火蚁蚁巢数目、蚁巢密度、蚁巢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木薯和剑麻作物发生程度达到重度级别,危害等级都达到了4级,荔枝、龙眼、杨桃作物为中偏重级别,芒果为中度级别,对照园区为轻度级别;不同生境类型中,除龙眼及对照园区外,红火蚁在种植区发生量相对较大,在所调查园区中,大型蚁巢类型大部分以种植区生境居多。红火蚁对木薯、剑麻作物危害严重,应进行重点防治,红火蚁喜好在作物种植区进行筑巢,是重点防治区域。

关键词: 红火蚁 危害调查 危害等级 作物 生境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漠化地区核桃套种不同作物的养地效果

中国水土保持 2021

摘要:为给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及核桃套种高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设计了6种套种处理,分别为核桃单种、核桃/玉米/红薯、核桃/玉米/绿豆、核桃/美洲菊苣/红薯、核桃/美洲菊苣/绿豆、核桃/芝麻/绿豆,并对所有处理的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套种作物并未引起土壤养分流失,但会降低土壤pH值;核桃/玉米/绿豆处理的土壤养分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均高于核桃单种处理,核桃套种绿豆处理的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均高于核桃单种处理;除放线菌数量及核桃/美洲菊苣/绿豆的细菌数量外,套种作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高于核桃单种处理,除核桃/美洲菊苣/绿豆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外,套种作物处理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核桃单种处理,整个试验过程中美洲菊苣未发芽,故套种美洲菊苣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低于其他套种作物处理.因此,采用核桃套种经济作物有较好的养地效果,有利于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但在耕作中应注意施加有机肥以避免化肥施用过多而造成土壤酸化.

关键词: 套种 作物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石漠化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缅甸国家农作物种业管理制度简述

中国种业 2020

摘要:通过对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家农作物种业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论述,总体评析缅甸国家农作物种业管理体系基本情况.

关键词: 缅甸 农作物 种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估算及其空间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空间格局,挖掘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为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草谷比法分析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空间格局。【结果】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逐年增加,其中水稻、马铃薯和玉米秸秆是主要来源。2016年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2306.86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1868.32万t,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588.07万t,可转化能源量可折算为733.16万t标准煤。水稻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地区;玉米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地区;薯类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地区。【结论】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资源总量逐年平稳增加,水稻、薯类和玉米秸秆是主要来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北部地区。

关键词: 秸秆资源 农作物 空间分布 草谷比 广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多样性特征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并探究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多样性能否作为筛选具有促生效果作物组合的生物学指标,为筛选促生的间套种作物组合及对土壤连作障碍的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选取葫芦科、豆科及旋花科作物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同为葫芦科的根际土壤中涉及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酶活性之间无显著差异水平,缺乏互补性;而葫芦科作物与豆科的豇豆和旋花科的红薯根际土壤相应的酶活性之间均呈现显著的差异水平,表现出良好的互补效果;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葫芦科作物根际土壤中富集的优势细菌种属趋向一致,而豇豆和红薯根际土壤中均拥有各自特异的优势细菌种属,同样表现出具有与葫芦科作物互补及提高葫芦科作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潜力。【结论】作物根际土壤中涉及碳、氮和磷循环的相关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指数,以及作物根际土壤中富集的优势细菌种属均适宜作为鉴定不同作物根际微环境之间是否具有互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豇豆和红薯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表明豇豆和红薯均具有改良葫芦科作物黄瓜、瓠瓜和南瓜根际土壤微环境的潜力。

关键词: 作物 根际 生物学性状 细菌多样性 PCR-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浔郁平原不同作物的硒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中的硒含量是影响食物链硒水平的关键因素。以浔郁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中的农作物调查结果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探究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港南、桂平市和平南县等4个县(市、区)的水稻富硒率均高于86%。花生、黄豆、玉米和水稻的天然富硒率最高,富硒率依次为100%、100%、100%和89%。水稻根、茎、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依次下降,分别为0.663、0.130和0.108,水稻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远高于龙眼、荔枝和甘蔗。根系土与水稻籽粒硒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60,远高于龙眼和荔枝。港南区作物硒与土壤pH相关系数为0.342,在碱性土壤中甘蔗茎的硒含量(0.012 1 mg/kg)最高,在酸性土壤中水稻的硒含量(0.0653mg/kg)最高。本研究中,以种子为可食部分的作物其天然富硒率较高,土壤硒含量和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籽粒硒含量影响较大。

关键词: 浔郁平原 作物 硒富集特征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预处理对作物种子及幼苗的影响综述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综述了超声波处理对作物形态指标(根数、发芽率、光合作用、抗性酶活性和调节物质含量)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展望了超声波应用于农作物的前景。

关键词: 超声波 农作物 产量 种子 幼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特色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与发展展望

热带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在简要回顾广西特色农作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各农作物的生产集中度、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指数,综合分析各特色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探讨其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农作物 比较优势 展望 广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个体空间在作物栽培中的作用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摘要:从遗传、生理等方面阐述了农作物的个体生存空间对其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 作物 个体空间 物质能量库 双赢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