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冬瓜(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不同冬瓜品种对疫病的抗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

中国瓜菜 2021

摘要:为了给不同冬瓜品种的疫病抗性评价及其生物防治机制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抗性冬瓜品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以不同冬瓜品种为材料,采用自然病圃法调查不同冬瓜品种田间疫病抗病性,并采用叶碟诱导计数法和平板稀释计数法调查不同品种的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冬瓜品种之间的病情指数表现为:绿宝极早熟>小家碧玉>B214>铁柱168>S9>P33=B184=莞研1号小冬瓜;不同冬瓜品种根际土壤中疫霉分离频率、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有一定差异,不同冬瓜品种的病情指数与可培养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B/F值(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及A/F值(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疫霉分离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冬瓜品种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总量与品种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而根际土壤中的疫霉菌数量和品种抗性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冬瓜 疫病 抗性 根际土壤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瓜和节瓜疫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冬瓜疫病抗性鉴定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冬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并筛选抗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灌根接种法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9份冬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比较,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的可行性;并采用所建立的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3份冬瓜品种和18份节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从中筛选抗、耐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结果]离体叶片接种后,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呈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变成黑色病斑,有的会长出白色霉层.9份供试冬瓜品种中,铁柱168、B184和P33等7份冬瓜品种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抗感性评价,反应类型结果完全一致.两种鉴定方法对冬瓜疫病的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性高达77.78%:注射灌根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54.6%,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29.6;离体叶片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60.2%,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31.5.对两种接种法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注射灌根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93.节瓜普遍比冬瓜更抗疫病,初步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分别是连环杂交大冬瓜、铁心999黑皮冬瓜和黑娃四号小冬瓜,病情指数分别为5.9、9.2和1.7;5份高抗节瓜品种,分别是佳庆338节瓜、玲珑节瓜、翠秀节瓜、新粤农8号和5号黑毛节瓜,病情指数分别为4.2、5.0、5.8、6.7和7.5.[结论]与注射灌根法相比,离体叶片接种法具有发病症状明显、操作方便、速度快、不伤害植物等优点,离体叶片接种法可作为冬瓜品种疫病抗病性鉴定的辅助手段,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和5份高抗节瓜品种可作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的资源.

关键词: 冬瓜 节瓜 疫病 离体叶片接种法 抗病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源四倍体黑皮冬瓜的诱导与倍性鉴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高效的同源四倍体黑皮冬瓜Benincasa hispida诱变方法组合和寻求简便、快速、大通量、准确的倍性鉴定方法。【方法】以二倍体自交系幼苗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Oryzalin在06:00—07:00、12:00—13:00、17:00—18:00共3个时间段"剥滴"处理幼苗生长点来诱变产生同源四倍体黑皮冬瓜,利用植株形态学、细胞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法与根尖染色体计数鉴定法对变异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Oryzalin在不同时间段处理幼苗,均有一定的诱变效果,但秋水仙素的诱变率整体高于Oryzalin处理,且以2 g·L~(-1)的秋水仙素在06:00—07:00处理的诱变率最高,达32.18%;集成植株形态学、细胞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的结果与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倍性鉴定的结果一致。【结论】2 g·L~(-1)的秋水仙素在06:00—07:00"剥滴"处理为最高效的诱变组合方法;集成植株形态学、细胞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方法能简便、快速、大通量、准确地进行倍性鉴定。

关键词: 冬瓜 同源四倍体 诱变 倍性鉴定 流式细胞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桂蔬5号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杂志 2017

摘要:桂蔬5号黑皮冬瓜母本(GS09-10-02)是从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桂蔬1号"黑皮冬瓜后代分离中,经过7代自交提纯而育成的性状稳定的自交系。父本(QZ07-112-06)是以湖南"青杂1号"冬瓜与广东三水黑皮冬瓜杂交后,经8代自交提纯而育成的瓜实长、皮色墨绿的稳定株系。桂蔬5号黑皮冬瓜具有商品瓜整齐度好、适应性广、瓜型匀称、抗病性强等优点,目前该组合已在我国广西、广东、海南、山东、河南及湖北等省示范种植。

关键词: 冬瓜 桂蔬5号 丰产性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瓜类疫霉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菌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来自广东和广西的瓜类疫霉的遗传多样性,利用从180条RAPD引物中所筛选出的多态扩增性强、重复性好的12条引物,对分离自两省区的96株瓜类疫霉进行了全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通过对供试菌株的RAPD-PCR扩增,共获得135条DNA标记谱带,其中124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检测率为91.9%。利用NTSYSpc Version2.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以遗传相似系数0.81为阈值,将96个供试菌株划分为12个RAPD群,多数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间菌株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分离自黄瓜的菌株遗传分化明显高于分离自冬瓜的菌株。RAPD群与菌株地理来源、分离寄主、致病力、交配型及甲霜灵抗性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瓜类疫霉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黄瓜 冬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研究冬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为冬瓜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自交纯合系P1(果皮深绿色)、P2(果皮黄绿色)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及回交,分析其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皮颜色分离情况。[结果]F1代的果皮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代的皮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黄绿色2种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2个组合的F1代与深绿色亲本回交,其回交后代的果皮颜色均表现为深绿色;与黄绿色亲本回交,则回交后代的果皮颜色表现为深绿色和黄绿色分离,其分离比例接近1∶1,经χ2适合性测验可知,符合1∶1的分离比例。[结论]冬瓜果皮颜色深绿色与黄绿色受1对核基因控制,深绿色对黄绿色为显性。

关键词: 冬瓜 果皮颜色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玉林地区冬瓜病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长江蔬菜 2012

摘要:于2009-2010年对广西玉林地区冬瓜种植病害种类和发生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有8种病害在该地区发生,其中冬瓜疫病、枯萎病、病毒病和褐斑病普遍发生,冬瓜疫病和枯萎病是影响冬瓜产量最严重的病害。同时指出了现阶段玉林地区冬瓜生产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 玉林市 冬瓜 病害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瓜类疫霉种群的致病力及其寄主嗜好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2010年从广西、广东两省(区)9个样区采集冬瓜、黄瓜疫病显症植株,经分离纯化鉴定共获得193株瓜类疫霉。采用菌丝块无伤接种法,将菌株接种冬瓜和黄瓜,测定、比较其对供试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及其寄主嗜好性。结果表明,病原群体对寄主植物冬瓜和黄瓜的致病力均存在明显分化现象,可分为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及弱致病力3大类群;来自不同地区的瓜类疫霉对寄主植物冬瓜和黄瓜的致病力明显不同,多数样区以强致病力菌株占优势。瓜类疫霉种群中存在3种寄主嗜好型菌株,A型菌株对冬瓜和黄瓜均表现强致病力,与原始分离寄主无关;B型菌株仅对原始分离寄主冬瓜表现强致病力,而对黄瓜则表现为弱或中等致病力;C型菌株仅对原始分离寄主黄瓜表现强致病力,而对冬瓜则表现为弱或中等致病力。

关键词: 瓜类疫霉 致病力分化 冬瓜 黄瓜 寄主嗜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冬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

摘要:从播种、苗期管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春季冬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可产冬瓜一代杂交种25~30kg/667m2,产值达3000~3600元/667m2。

关键词: 春季 杂交 冬瓜 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瓜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冬瓜疫病是冬瓜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由疫霉菌引起,在雨水充足和温度适合条件下,该病菌的潜育期短,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重。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且用药单一,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探讨防治冬瓜疫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抗病品种、农业措施、嫁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对当前冬瓜疫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并对一些措施对该病的防治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冬瓜 疫病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