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模糊匹配)
19条记录
甘蔗与河八王杂交后代染色体传递及河八王血缘在后代中的遗传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甘蔗野生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遗传情况,提高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染色体计数法及AFLP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展了甘蔗与河八王杂交的染色体传递和亲本特异位点在杂交种中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河八王组合的F1染色体传递行为有n+n和n+2n方式,BC1是n+n方式;利用AFLP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展了河八王野生基因在F1、BC1后代中的遗传分析,并利用24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河八王F1后代、9个BC1后代及其双亲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到总条带数1 77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 690条,多态性检出率为95.26%,各引物组合多态性变幅为87.04%~100%。进一步分析表明,母本桂糖05-3256的特异位点传递给F1后代的比例是63.92%~71.65%,父本广西河八王1特异位点传递给F1后代的比例是8.66%~12.85%。母本崖城94-46特异位点传递给BC1后代的比例是35.19%~48.50%,父本T6-3特异位点传递给BC1后代的比例是33.97%~59.33%;广西河八王1特异位点传递到BC1后代时,比例仅为1.12%~3.35%。另外,F1、BC1的特异位点保持了较高水平。本研究说明了河八王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过程中,其野生基因在后代中丢失严重,在BC1已处于很低水平,建议前期将河八王作为母本杂交利用,可能会聚合更多有益的河八王野生血缘,从而改良甘蔗的抗逆性。

关键词: 河八王 染色体传递 遗传 AFLP 毛细管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6个葡萄品种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

摘要:本研究探究了36份抗病性不同的葡萄种质,构建了不同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图谱,为葡萄的选育及其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提取36份葡萄材料总DNA,并通过ISSR标记筛选出两条多态性丰富的引物,通过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对ISSR-PCR得到的不同葡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亲缘关系图。筛选得到的序列ISSR820对36份材料PCR扩增得到不同片段的DNA条带多达208条,多态性比率高达83%。ISSR分子标记将36个葡萄品种主要分为两大类。

关键词: ISSR 葡萄 亲缘关系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研究冬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为冬瓜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自交纯合系P1(果皮深绿色)、P2(果皮黄绿色)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及回交,分析其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皮颜色分离情况。[结果]F1代的果皮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代的皮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黄绿色2种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2个组合的F1代与深绿色亲本回交,其回交后代的果皮颜色均表现为深绿色;与黄绿色亲本回交,则回交后代的果皮颜色表现为深绿色和黄绿色分离,其分离比例接近1∶1,经χ2适合性测验可知,符合1∶1的分离比例。[结论]冬瓜果皮颜色深绿色与黄绿色受1对核基因控制,深绿色对黄绿色为显性。

关键词: 冬瓜 果皮颜色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70个南方夏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大豆倒伏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倒伏级别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以显性效应为主,其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是14.3%和90.3%。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倒伏级别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产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由于株高的遗传率较高,因此可以在早代对株高进行选择能间接改良大豆的倒伏性。利用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抗倒伏性聚类分析,将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4类材料倒伏程度轻且具有高产潜力。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倒伏性 遗传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盆栽辣椒生物学特性及性状遗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几种盆栽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的生物学特性及性状遗传状况。[方法]选用国外引进的4份珍稀盆栽辣椒(P08-1、P08-2、P08-3、P08-4)为试材,观察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它们的性状遗传并选育自交系。[结果]P08-1、P08-3、P08-4株高分别为15.1、15.1和27.2cm,株幅分别为29.5、29.2和39.6cm;果实颜色变化过程分别是:P08-1由紫色到橙黄色最后到暗红色,P08-3由乳白色到有紫色晕斑到黄色最后到亮红色,P08-4由乳白色到紫色晕斑到黄色最后到亮红色。P08-2株高、株幅均为42.6cm,果实颜色变化过程为由茄紫色到绿色最后到暗红色。P08-1、P08-2和P08-4自交1、2代均未出现性状分离,P08-3自交2代出现果实无紫色晕斑的植株;P08-1、P08-2和P08-4自交2代种子发芽率为100.0%、93.3%、93.3%,P08-3为78.8%。[结论]该研究对丰富国内盆栽辣椒种质资源及盆栽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盆栽辣椒 生物学特性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杂交组合耐寒评价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甘蔗不同耐寒亲本杂交组合耐寒差异与遗传特点,选用8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蔗亲本配制9个杂交组合,用F1代无性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进行耐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蔗不同杂交组合耐寒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耐寒表现受到母本和父本的共同影响,且母本的作用强于父本。按亲本耐寒性,强×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70%~90%;强×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60%~70%;中×中或中×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机率的为30%~40%;弱×强或弱×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15%~30%。进一步进行耐寒表现主效因子估计发现,在研究群体中存在主效因子,且估计的结果随组合与性状不同而异。

关键词: 甘蔗 耐寒 亲本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生型高油酸花生种质油酸亚油酸含量及其比值的遗传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龙生型花生高油酸种质与低油酸珍珠豆型品种杂交组合F2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及其比值(O/L值)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酸、亚油酸含量的遗传均表现为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控制油酸含量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值和遗传率在组合I中分别为8.6281、-2.0164和65.26%,在组合II中则分别为10.6638、1.0652和71.39%;控制亚油酸含量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值和遗传率在组合I中分别为8.0327、1.2858和73.64%,在组合II中则分别为9.0885、-1.0826和71.59%。O/L值的遗传表现为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6855、0.6814(组合I)和1.6842、0.8835(组合II),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6838、0.024(组合I)和-1.6559、-0.5127(组合II);加性×加性效应(i)、加性×显性效应(jab)、显性×加性效应(jba)、显性×显性效应(l)分别为0.6812、0.024、-0.6803、-0.0244(组合I)和0.8822、-0.5124、-0.8594、0.496(组合II);组合I、II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2.57%和88.64%。

关键词: 主基因+多基因 龙生型花生 油酸 亚油酸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野生稻抗源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感细菌性条斑病品种9311为母本,4个普通野生稻抗源DY3、DY16、DY17、DY20为父本,组配了9311/DY3、9311/DY16、9311/DY17和9311/DY204个组合的F1、F2和B1C1群体。在水稻分蘖期,用广西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致病型菌株JZ28,以针刺法对各世代进行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对DY3,F2群体抗感分离比为39∶544,卡方测验x2=0.1245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酸花生种质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8-153×粤油13的P1、F1、P2、F2世代和F2∶3家系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组合中,花生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28%和55.0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3.34%和32.13%;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8.8172和4.0397,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0.2475和-9.0420。亚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8.30%和79.84%;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a、db)分别为-7.3949和-6.9568,显性效应值(ha、hb)分别为1.3879和1.5438;da与db、da与hb、db与ha以及ha与hb间的互作效应分别为-4.5216、-1.7688、-1.9808和-1.1172。ol基因的多效性以及油酸、亚油酸含量和O/L比值的遗传均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的结果暗示相同的两对主基因可能同时控制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它们对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作用效应相反。

关键词: 主基因+多基因 花生 油酸 亚油酸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褐飞虱新抗源的鉴定和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筛选抗源、抗性遗传分析,水稻品系BPHR9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具有高水平广谱抗性,其抗性遗传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性基因聚合可以有效地获得高抗广谱的抗虫材料,甚至可以从4~6个抗性基因重组后代中获得1级的高抗材料。同时,利用褐飞虱优异抗源BPHR96,获得一大批抗褐飞虱的创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BPHR96是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BPH抗性资源,抗性基因重组与聚合是培育广谱持久高抗性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利用BPHR96与其他抗源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和聚合可为水稻育种提供更理想的抗性。

关键词: 稻褐飞虱 抗源 BPHR96 遗传 基因重组 基因聚合 水稻抗性育种 普通野生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