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分类(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甘蔗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甘蔗遗传背景的复杂性,起源与演化的不清晰以及基因组学研究滞后等造成育种上无法最优化选择亲本材料,严重制约了甘蔗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甘蔗种质资源的保育、遗传多样性评价和产业化应用开发,综述了甘蔗种质资源的起源、系统分类和进化、国内外保育现状,以及甘蔗基因组学在解析甘蔗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甘蔗 起源 进化 分类 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时相遥感植被指数的柑橘果园识别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普遍种植于中国南方地区,受天气多云多雨、种植类型复杂等因素影响,利用光谱信息直接识别柑橘果园信息存在一定困难。该研究根据柑橘特有的物候特征,提出了"柑橘在其果实生长膨大过程中柑橘果园的植被信息可能减弱"的假设。根据此特征提出柑橘果园信息识别方法,确定关键时间窗口的阈值,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为研究区,开展柑橘果园信息遥感识别实证研究。首先,获取2018年研究区多时相Sentinel-2遥感影像,构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GNDVI)、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和红边波段指数(Sentinel-derived Red-edge Spectral Indices,RESI)等多个植被光谱指数;其次,根据地面样本点信息,对比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时期的遥感植被信息差异,进而确定柑橘果园识别的最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果园与研究区其他主要作物类型(如甘蔗、香蕉、玉米、水稻等)没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差异,但研究区多时相遥感植被指数显示10月的柑橘果园NDVI相比11月出现明显低值0.47,且明显低于其他作物类型;10月的柑橘果园GNDVI也出现了低值0.43,但与其他月份相比差异不明显;而柑橘果园DVI的离散程度低,分离性不强。根据作物物候历,9—10月为柑橘果实迅速膨大期,这验证了该研究提出的科学假设,即该时期柑橘果园的植被信息会减弱。柑橘果实膨大期不同植被指数的离散程度差异明显,NDVI离散程度最高,差异性最强。根据10月柑橘果园NDVI的物候特征,进一步构建归一化指数,通过阈值法识别研究区柑橘果园空间分布,该识别方法的总体精度达到82.75%,优于其他植被指数的识别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柑橘果园信息遥感识别研究提供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 遥感 分类 物候 柑橘 植被指数 Sentinel-2 Google Earth Engin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了发现和筛选具有生防价值的真菌病毒,通过对真菌病毒的分类、传播以及真菌病毒与寄主、与生物防治关系的综述,详细介绍了真菌病毒的全病毒科(Totiviridae)和产黄青霉病毒科(Chyroviridae),并列举了关于稻瘟病真菌病毒研究方面的实例。真菌营养不亲和性是限制真菌病毒传播和自然扩散的关键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1)筛选侵染性极强的真菌病毒;(2)发现和运用真菌病毒的传播介体;(3)运用化学物质抑制营养不亲和性。

关键词: 真菌病毒 分类 传播 弱毒病毒 生物防治 稻瘟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速生桉幼苗氮素效率的差异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不同种源王速生桉树幼苗对氮素的响应差异,为氮素高效利用的种源筛选标准提供依据。2009年在广西农科院试验大棚,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施氮与不施氮2种水平下5个不同种源速生桉树幼苗对氮的吸收利用效应。结果表明:标准施氮下,不同种源速生桉氮吸收量、吸收效率、氮素效率和氮响应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均可作为标准施氮下速生桉种源氮素效率类型的划分依据,其中,氮素吸收总量和吸收效率是决定氮素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氮素效率类型划分尾赤桉为高氮高效型,广林4号和尾巨桉为高氮中效型,广林12号和广林9号为高氮低效型,高氮高效型和高氮低效型的种源均可为下一步的低氮高效型和双高型的速生桉选育种工作提供基础。速生桉植株干重、枝叶干重、根干重、氮吸收量、吸收效率、氮响应度和氮素效率均可作为氮高效种源的筛选指标,枝叶干重作为筛选指标有利于筛选工作的快速开展,为拓宽筛选方法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速生桉 氮素效率 分类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最重要且分布最广泛的次生代谢物质之一,不仅对植物的品质、色泽、风味和抗逆性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文章概述了植物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分布类型、组成及其在植物和人体中的不同功能,以及其制备方法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模式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各种酚类物质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和在人类中的营养功能及抗氧化机理。

关键词: 酚类物质 分类 作用 制备 生物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僵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绿僵菌的分类、分离与鉴定方法、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绿僵菌在分子系统学研究、基因遗传育种、剂型的改进和扩大防治对象上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与Bt等杀虫微生物的研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提出应加强对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在防治害虫时尽量减少湿度、紫外线以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对绿僵菌防效的影响,以提高绿僵菌对靶标害虫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绿僵菌 分类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应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属植物起源、分类及花生栽培种祖先研究进展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摘要:了解花生属植物的起源、分类及栽培种花生的野生种祖先对利用野生种改良栽培种花生品种和扩大其遗传基础均具有重要意义。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质来源,现已经鉴定出花生属植物有80个种,分属于9个区组;花生区组包括花生栽培种和其它30个野生种,花生栽培种与花生区组的野生种杂交亲和,与其它区组的野生种杂交不亲和。通过种间杂交、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对花生属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比较一致认为A.duranensis和A.ipa觕nsis最有可能是栽培种花生的野生种祖先。通过各种途径利用花生野生种质资源改良花生栽培种和进行种质创新是今后花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 花生属 起源 分类 栽培种 野生种 祖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水稻种质资源耐淹性及抗稻纹枯病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对广西及来源于IRRI的部分南亚国家的深水稻种质进行了分类研究并经耐淹性试验分析和抗稻纹枯病特性鉴定,认为深水稻应属于籼亚种一类有别于普通水稻、陆稻的特异生态种群。极有可能蕴藏其他稻类缺乏的抗稻纹枯病新抗源基因。其耐无氧呼吸能力因种质来源地域而有别。

关键词: 深水稻种质 分类 耐淹性 稻纹枯病 抗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稻种系统分类研究——Ⅲ、广西稻种的光温生态特性及分类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摘要:利用纬度相近而海拔差异大的两个试点,辅以短日照处理作光温反应试验,基本弄清了广西稻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短日高温生育性及光温反应型,据此可在籼粳两亚种之下划分为钝感光和感光两大生态群,以取代按种植季节区分早中晚稻的方法,使分类更确切和便于比较应用。广西稻种的光温反应型有18种之多,富有遗传多样性和蕴藏有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种质可供利用。广西籼稻和水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分别强于粳稻和陆稻,而其短日高温生育性则反然。广西存在早粳,广西的深水稻和夹根稻均属感光生态群。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光温反应型 分类 广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分类学问题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摘要:从特征特性及后代分离观察、同功酶测定和原分布地考察五个方面对中国普通野生稻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对普通野生稻740个编号进行特征特性观察,可分为11个类型。类型1和类型2的分类学特征特性与张德慈博士1976年分类的O.rufipogon Griff十分相似,类型3~11则介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对普通野生稻364个编号,对照材料(包括广西栽培稻)406个编号,以及来源于外国的AA染色体组的4个野生稻种共5个编号,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类型1和类型2大部分具有1.2.4.7A酶谱类型,类型3~11的酶谱含有1~3条栽培稻特有酶带。对原分布地考察表明:只有少数远离稻田的分布点,群体结构较纯。以上结果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仅有一个种,可分为两个生态类型。O.rufipogonGriff这个学名适用于中国普通野生稻。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分类 特征特性 酶谱 后代分离 生态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