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西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杨丽涛(精确检索)
160条记录
甘蔗蔗糖转运蛋白SoSUT5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甘蔗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oSUT5,分析其表达特性,并通过转化酵母突变体验证其功能,为研究SUT5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28(GT28)未成熟茎cDNA为模板,采用RT-PCR从甘蔗中克隆SoSUT5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oSUT5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同时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转化酵母突变体SUSY7/ura3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结果】克隆获得的SoSUT5基因为1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F808328。SoSUT5蛋白的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pI)分别为56.40 kD和8.36,具有12个跨膜结构,属于易化扩散载体(MFS)家族成员,也属于蔗糖/H+共转运体家族(GPH)成员。该蛋白具有保守的SUT蛋白功能域,是SUT5亚家族成员。在甘蔗生理成熟期,从成熟茎、花序、成熟芽和根中均能检测到SoSUT5基因表达,以在花序中的表达量最高,根次之,但在+1叶中检测不到。转pDR196空载体的酵母突变体SUSY7/ura3在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MD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但转pDR-SoSUT5重组质粒的酵母突变体SUSY7/ura3能正常生长,说明SoSUT5蛋白具有蔗糖转运活性。【结论】SoSUT5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转运蔗糖的生物学功能,在甘蔗蔗糖运输和积累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关键词: 甘蔗 蔗糖转运蛋白(SUT)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持续自然降温对不同甘蔗品种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耐寒优良甘蔗品种,在广西霜、雪、冰期最早、最长的县份之一的资源县,选用8个甘蔗品种进行试验,在甘蔗成熟期降温后期甘蔗受害最严重的时期采样,观察甘蔗在低温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合相关性检验,采用隶属函数法对8个甘蔗品种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对长时间持续低温的反应各异,品种间茎的水渍状节数、绿叶数、锤度、糖分含量、茎尖褐变指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达差异明显。根据隶属函数法的分析结果,将供试品种划分为3级,其中Ⅰ级高抗寒型品种2个,Ⅱ级中抗寒型品种2个,Ⅲ级低抗寒型品种4个。由结果可知,甘蔗的抗寒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选择多个形态和生理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估甘蔗工艺成熟期的抗寒性是可行的,可以较好地揭示指标性状与抗寒性的关系,为耐寒甘蔗品种筛选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甘蔗 抗寒性 形态 生理 隶属函数 抗寒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家系的遗传测定与选择(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该研究以2013~2014年配制的108个甘蔗常用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新1宿家系试验。通过测定家系新植和宿根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及新植丛重、新植锤重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估计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家系的综合指数选择。结果表明,除宿根丛有效茎数之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植蔗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均高于宿根蔗。新植蔗和宿根蔗的锤度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植家系的锤重与丛重之间,表型和遗传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指数选择,选出了湛蔗74-141×CP72-1210、桂糖05-3084×粤糖91-976、云蔗02-588×ROC22、福农39号×桂糖03-1229、桂糖02-901×桂糖03-2357、桂糖05-2743×桂糖03-1229、桂糖92-66ROC22、德蔗93-88×ROC22、桂糖05-3445×桂糖03-2309、粤糖00-319×CP72-1210、桂糖03-3089×ROC22、粤糖91-976×CP84-1198、粤辐90-95×CP72-1210、云蔗99-601×桂糖00-122、粤糖00-236×ROC22共15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的丛重和锤重的遗传增益较大;综合指数选择与以锤重单性状选择的结果不完全相同,秩次相关系数为0.748,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甘蔗 家系 遗传参数 指数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甘蔗叶片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比较及双向电泳体系优化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为了优化适用于甘蔗叶片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与双向凝胶电泳体系,比较了3种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对甘蔗叶片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图谱、蛋白质提取率以及双向凝胶电泳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双向电泳条件。结果显示,SDS提取法的SDS-PAGE电泳图谱中条带较少,蛋白质沉淀杂质多,效果差;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蛋白质沉淀得率高,但沉淀复溶性差,蛋白质溶液浓度低,难于满足双向电泳大胶的高上样量要求;酚抽提法蛋白质沉淀得率虽低,但沉淀纯度高、复溶性好,蛋白质溶液浓度高,是适合双向电泳分离纯化甘蔗叶片蛋白质的理想方法。酚抽提法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合适的胶条p H范围为4~7,17 cm大胶合适的上样量为800μg,平均可分离出954个蛋白点。

关键词: 甘蔗叶片 蛋白质纯化 SDS-PAGE 双向凝胶电泳 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DNA-SCoT差异显示的甘蔗应答水分胁迫基因表达谱分析(英文)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应答水分胁迫差异基因表达,进一步探究甘蔗应答水分胁迫的分子机制,为开展甘蔗抗旱综合性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GT11为材料,分别构建对照、干旱、复水3个处理总RNA混合池,使用cDNA-SCoT差异显示构建GT11伸长期应答水分胁迫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分离TDFs进行测序,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检索,根据同源基因推测基因功能。【结果】通过42条SCoT引物筛选得到180个TDFs,有100个TDFs与NCBI数据库中已录入的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同源基因功能可分为14类:新陈代谢相关基因(11个)、能量代谢相关基因(12个)、运输途径相关基因(5个)、通信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6个)、细胞循环及DNA加工相关基因(3个)、转录调控因子相关基因(3个)、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17个)、蛋白质加工相关基因(1个)、结合功能蛋白相关基因(7个)、环境互作相关基因(3个)、转座子、毒性及质粒蛋白相关基因(5个)、细胞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基因(1个)、防御相关基因(4个)和未知功能蛋白基因(22个)。【结论】甘蔗应答水分胁迫调节途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协调性和网络性;应用cDNA-SCoT差异显示筛选获得水分胁迫相关TDFs,可为进一步研究甘蔗应答水分调控途径的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甘蔗 cDNA-SCoT 水分胁迫 复水 基因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一推测膜蛋白基因(Lxx1846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检测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一推测为抗K因子的膜蛋白基因(Lxx18460)进行研究,为今后研究该基因在感病甘蔗体内表达打下基础。【方法】诱导表达并纯化含有推测为抗K因子的膜蛋白Lxx18460基因的p ET-30a质粒菌液,委托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备单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ting对细菌及感病和健康甘蔗样品总蛋白进行检测。【结果】Lxx18460基因具有特异性,只存在于甘蔗Lxx中。ELISA单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512000,能够灵敏地检测细菌总蛋白和甘蔗样品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Lxx18460基因在细菌中和感病甘蔗样品中表达,在健康甘蔗样品中几乎不表达。【结论】Lxx18460基因具有特异性,是Lxx中的抗K因子的膜蛋白基因,能够在细菌和感病甘蔗样品体外进行表达。

关键词: 甘蔗宿根矮化病 Lxx18460基因 单克隆抗体 ELISA检测 Western blotting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酚类物质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酚类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变化与甘蔗茎尖褐变的关系,为甘蔗茎尖离体培养褐变机理研究及解决褐变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酚类物质(绿原酸、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酚类物质组成和含量在茎尖组织褐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褐变的关系。【结果】甘蔗茎尖褐变率增加量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第3~6 d褐变严重,褐变率增加量在第6 d达峰值(16%),之后呈下降趋势。接种培养后0~12 d,正常生长和褐变的甘蔗茎尖均检测出没食子酸、绿原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4种酚类物质。接种当天4种多酚物质含量均最高;接种后3~6 d,褐变现象严重,褐变率迅速增加,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褐变率增加量与酚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其中与表儿茶素含量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P<0.01),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25。【结论】甘蔗茎尖褐变率增加量与酚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而表儿茶素为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酚类物质。

关键词: 甘蔗茎尖 组织培养 酚类物质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分析

广西植物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主要通过温室沙培试验,分析了甘蔗健康种子单芽材料各因素(单芽长度、不同芽位、泡水时间)及甘蔗基因型、种衣剂及保存天数三种因素对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单芽长度和芽位对健康种子单芽发芽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单芽长度的增加,发芽率有明显的提高;随着泡水时间的增加,发芽率不断降低,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顶部芽位的发芽率较高,但其他芽位之间发芽率的差异不明显。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其中GT28和ROC22的发芽率较高,发芽率在70%左右。种衣剂包衣处可显著提高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与其他种衣剂相比扑力猛包衣处理的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最高,且差异显著。随着保存天数的增加,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不断下降,且差异显著,当保存时间超过8 d时,发芽率低于60%。

关键词: 甘蔗健康种子 基因型 种衣剂 保存天数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家系的遗传测定与选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3—2014年配制的108个甘蔗常用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新1宿家系试验。通过测定家系新植和宿根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及新植丛重、新植锤重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估计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家系的综合指数选择。结果表明:除宿根丛有效茎数之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植蔗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均高于宿根蔗的。新植蔗和宿根蔗的锤度的广义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新植家系的性状相关分析中,只有锤重与丛重之间,表型和遗传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指数选择,选出了湛蔗74–141×CP72–1210、桂糖05–3084×粤糖91–976、云蔗02–588×ROC22、福农39号×桂糖03–1229、桂糖02–901×桂糖03–2357、桂糖05–2743×桂糖03–1229、桂糖92–66×ROC22、德蔗93–88×ROC22、桂糖05–3445×桂糖03–2309、粤糖00–319×CP72–1210、桂糖03–3089×ROC22、粤糖91–976×CP84–1198、粤辐90–95×CP72–1210、云蔗99–601×桂糖00–122、粤糖00–236×ROC22共15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的丛重和锤重的遗传增益较大;综合指数选择与以锤重单性状选择的结果不完全相同,秩次相关系数为0.748,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甘蔗 家系 遗传参数 指数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茎尖离体培养褐变影响因素及细胞区室结构分析

广西植物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对甘蔗(ROC 22)茎尖离体培养褐变不同条件因素的影响以及褐变细胞区室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甘蔗茎尖离体培养褐变的机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芽位茎尖诱导成活率具有明显差异,随着芽位的增加,诱导成活率不断降低;不同季节取芽对外植体茎尖总酚类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不同芽位及不同催芽天数,外植体芽的总多酚含量明显不同,随着催芽天数的增加,不同芽位的多酚含量呈现由低升高的趋势;蔗芽在培养4周时多酚含量较低,适宜进行采芽接种培养;从褐变甘蔗茎尖的解剖结构变化分析,褐变甘蔗茎尖细胞离体培养初期细胞核结构出现变形,线粒体有肿胀拉长,部分液泡膜开始分解;中后期质壁分离更为严重,胞质中出现大量溶酶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全分解,细胞膜、液泡膜、核膜、线粒体膜的双层膜结构出现破损和缺口;而正常发育的茎尖细胞,能基本保持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只有少量的溶酶体出现。因此,可以推测细胞核和线粒体结构变形以及膜系统的大量破损是甘蔗茎尖培养褐变死亡的原因。

关键词: 褐变 茎尖 甘蔗 多酚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